Title

400-810-8620

沈阳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不负使命,航向未来!

2021-06-11      来源:  栋察楼市

6月9日,《辽宁日报》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中

刊发沈阳篇

在一版、四版、五版

全方位报道沈阳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

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突破


图片

6月9日《辽宁日报》一版版面图



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

沈阳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沈阳举全市之力奋力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时期,沈阳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务实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扎实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新提升,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取得重要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沈阳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围绕推动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立足“一枢纽、四中心”定位: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沈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到2025年,制度性交易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评价城市第一集团,在“一网通办”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建设创新沈阳,把创新作为引领沈阳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建设数字沈阳,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上为全省作出示范。


        做实做强做优制造业,加快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步伐,更加坚决地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始终如一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当好“大国重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实施制造业倍增计划,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在解决“老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在解决“新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表率。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努力在“一网统管”上为全省作出示范,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构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格局,到2025年,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聚焦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沈阳,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体发展,集聚“文化+”新动能,让强大的文化力量成为沈阳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把沈阳建设成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现代大都市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题版面

今天聚焦沈阳



图片

6月9日《辽宁日报》四、五版版面图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全力推动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


□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 张 雷


        在奋战“十四五”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咬定“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着眼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聚焦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努力在绿色发展和引育壮大新动能、解决“新字号”问题上作出表率,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问题上当好示范,为辽宁振兴发展贡献沈阳力量。


        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围绕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突出抓好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高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持续整治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拖欠企业工程款等问题,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重点抓好“一网通办”改革,推进“只提报一次”“掌上办”“跨域通办”“全程电子化”等工作,促进政务服务优化升级;全力抓好企业降本减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行工业“标准地”改革,压减降低接电用水用气成本,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产业兴则沈阳兴。我们要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特别是牢牢抓住工业这个沈阳的立市之本,强化改革攻坚,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积极稳妥推进重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市属企业重组整合,使国有企业由“拖后腿”转变为“拉动力”;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打造招才引智品牌;强化补链强链,聚焦“5+3+7+5”20条产业链,积极引育上下游项目,解决“头部大、身子小”突出问题;强化数字赋能,围绕打造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制定实施智造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和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上取得更大进展。


        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强化系统观念,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县城、中心镇为重要依托,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更加注重城际协同,引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唱好沈大“双城记”,拓展京沈对口合作,不断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力;更加注重扩大开放,提升中德园、中日产业园、中韩科技园等开发区运营管理水平,推动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试验区制度创新,抓实临空经济区建设,争创中欧班列国家集结中心,建设沈阳港多式联运中心,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走好走实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取向,着眼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广清洁能源,整合客运枢纽功能,推动城市公交运营车辆电动化,落实“三线一单”管控;持续抓好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空气质量达标,巩固提升水体治理成效,全面开展国土空间绿化、黑土地保护等专项行动,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不上耗能高、污染大的项目,加快化工企业腾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限塑工作,开展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商场等创建活动。


        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市。文化的力量既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对涵养文明、涵养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挖掘”上下功夫,实施历史文脉研究工程,做好各类文物和遗存的研究阐释,围绕文化讲好沈阳故事;在“展示”上下功夫,抓好占用历史建筑腾退,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实施“百馆工程”,打造一批文化新地标;在“利用”上下功夫,推进“文化+商业+旅游”“文化+体育”“文化+数字”“文化+装备制造”,通过“文化+”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在“弘扬”上下功夫,更加注重以文化引导人、塑造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历史风貌和文脉延续,让沈阳更有气质、更有魅力。


        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确保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共享振兴发展成果,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发展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实施道路有机更新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乡接合部整治工程,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安定和谐,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注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常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面抓好安全生产,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始终抓紧抓牢党的建设。振兴大业,关键在党。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对标对表、紧跟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注重建强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的基础上,大胆起用优秀年轻干部;科学精准加强考核,大力推行“系统考核+特色考核+专项考核”,持续推进减负增效,让干部聚焦重点、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毫不手软惩治腐败,充分发挥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及政府各治理平台作用,实现各类监督有效贯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图片



沈阳:不负使命 航向未来


        机遇,正在成为沈阳新的代名词。


        资本疾行:宝马、采埃孚、腾讯、阿里等国内外老牌名企、“头部”新秀密集“落子”,提速布局;在去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612个,创下历史新高的基础上,今年1月至5月,全市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43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410个,预计到6月底可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以发展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流量型、总部型“五型经济”为支撑,沈阳产业转型步稳蹄疾、阔步前行。


        人随业至: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沈阳常住人口达907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增长11.89%,这意味着沈阳10年增加人口近百万,同时,人口素质稳步提高,人才储备愈加丰富。业内人士分析,人口流入是城市吸引力的直接体现,代表了城市的中心地位、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


        以文谋远:沈阳市把文化作为体现城市品位、决定城市活力和长远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体发展,以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为牵引,集聚“文化+”新动能,用文化强市建设的新突破,夯实振兴发展坚实根基。


        纷繁信号,指向明晰:沈阳正抖擞精神、蓄势勃发,担当领航使命,奋力迈向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近悦远来 镜映发展雄姿


        “十四五”开局之火热,在这里可见一斑。


        4月,沈阳“城市机会场景清单”发布会上,总投资达1295.3亿元的152个重大项目“云”签约。这是全国首次同时进行场景清单发布和针对清单项目企业揭榜的大会,也是沈阳发展实力的集中展示和发展机遇的喷薄释放。


        今年前5个月,沈阳已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628个,总投资1.16万亿元;预计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快速增长,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2%和18.9%。


        企业、项目近悦远来,沈阳的发展“黏性”从何而来?


        沈阳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努力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突破。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沈阳持续深化改革,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决兑现政府承诺,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先后入选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中国营商环境15个标杆城市榜单。


        曾经的“短板”,如今成了城市引力、魅力、潜力所在。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表示,华晨宝马将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吸引更多供应商到沈阳落户。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说,深切感受到沈阳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发展势头持续向好,非常看好沈阳,愿意扎根沈阳。


        向新而生 轰响超强引擎


        当中国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沈阳振兴发展也迎来了极为关键的历史节点。今天该如何发力,明天将怎样展开?


        沈阳市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推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担起重任,努力由工业文明时代装备制造的“优秀生”蝶变为生态文明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围绕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沈阳市明确,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在绿色发展和解决“新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表率,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瞄准增强内生动力的迫切需求,沈阳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壮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突破2000家,达到2560家,较上年增长39.43%,近3年平均增速达44.64%,数量居东北地区领先地位。


        在此基础上,沈阳市将着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突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生态构建工程,加快建设“创新沈阳”。


        中流奋楫 践行振兴使命


        “十四五”翻开新页,新征程已经启航。


        站在新起点,沈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殷殷嘱托,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示范”“两个表率”为引领,把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具体到振兴实践的重要任务,中流奋楫,领航振兴,勇争一流,践行使命。


        工业是辽宁的命脉,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结合沈阳工业的基础、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沈阳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确定了5个“老字号”+3个“原字号”+7个“新字号”的产业体系,提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老字号”方面,实施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等六方面重点措施;“原字号”方面,实施推进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引领周边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等六方面重点措施;“新字号”方面,实施数字化水平再提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八方面具体措施。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沈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进一步细化实践抓手,创造性、一体化地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全面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奋力取得不负重托、不负时代的振兴发展新业绩。



  “十四五”时期沈阳振兴发展蓝图  


发展总目标


        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立足“一枢纽、四中心”定位


        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


聚焦“三个示范”“两个表率”


        在打造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解决“老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示范。


        在绿色发展和解决“新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表率。


图片



发展有温度 幸福再升级


        一座幸福的城市,必然有着鲜明的民生底色。


        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优质均衡教育、城镇养老工程等民生实事连年持续推进;城市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一项项民心工程悄然改变着沈阳老百姓的生活。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近年来,沈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


        瞄准“难点”,纾解百姓的烦心事。沈阳市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53万人,超额完成“十三五”城镇新增就业累计35万人的目标任务。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三五”期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60.62%。


        打通“堵点”,让民生保障更优。沈阳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持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2020年年底,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比2012年年底提高了62.5%和146.8%,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稳步提高,月养老金水平提高至2902元。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化养老床位达4.87万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02个,所有城市社区和63%以上的农村社区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覆盖。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公租房、经适房、廉租房相结合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了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新毕业大学生及重点行业企业员工的住房困难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保障15.41万户。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7.2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899个,惠及居民116.2万户。


        锁定“热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沈阳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关注群众教育热点,补齐教育短板,解决教育薄弱问题,目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46.4%,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7.4%,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校。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轨电车已开通6条线路,地铁运营里程达117.04公里,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70条,扩张城市道路毛细血管,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解决。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沈阳以宽广而厚重的民生实践与成果,向外界诠释着沈阳老工业基地,不仅拥有发展的速度、创新的高度,也拥有生活的温度、人间的热度。站在新的起点上,沈阳必将书写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时代答卷。


图片



夯实基层基础 建强战斗堡垒


        在沈阳市康平县二牛所口镇刘家窝堡村,一处风景较好的民宅“变身”为失能老人日间照料站,让留守老人有了一个幸福的家;村里还建立了地标式的红色堡垒党建阵地,成立了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合作社,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2000元以上……村民们都说:“自打‘第一书记’宋楠楠来村之后,咱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选派驻乡村干部是沈阳市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撬动点,也是沈阳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近年来,沈阳市抓紧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坚持把思想“铸魂”、组织“造形”、赋能“聚力”相统一,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投身沈阳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推动思想真解放、大解放、深解放。沈阳市制定并实施了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9个方面26项具体举措,每季度印发“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每月印发党支部主题党日计划,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以上率下领学、多种形式促学、主题宣讲助学、红色资源辅学,引导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开设“高质量发展与沈阳振兴”教学单元,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和系列研讨,举办优化营商环境等专题研讨班,着力推动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跟上时代。


        用健全的组织体系“造形”,建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沈阳市围绕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逐级建立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行“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进一步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强化党支部的基础性地位,深入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红色堡垒工程”,建立农村、社区等7个领域建设标准,让党支部建有标尺、抓有方向、评有依据。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全市1527个村、955个社区“两委”换届任务,累计整顿34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市属23家国企完善了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2.11%和74.67%,城市基层党建打造“红色驿站”的经验做法入选中国改革年度优秀案例。


        用高质量基层党建“聚力”,全力助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沈阳市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树牢“店小二”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了“万人进万企”等活动,举办42期“营商下午茶”(党建版)活动,及时为企业解决诉求和难题。锚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市累计选派驻乡村干部1822名,帮助引进培育农业产业项目1500余项,化解村集体债务6900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9万余件,全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已基本消除。聚焦抓好疫情防控,下拨专项党费、工会经费4700余万元,动员2.9万余名在职党员与开放式小区居民共同筑起了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一项项喜人的成就,凸显着沈阳市党的建设工作取得的新成效,为推动新时代各项改革与发展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片



用碧水蓝天描绘高质量发展底色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占比78.4%,较2015年增加80天;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下降41.67%,降幅居全省首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较2015年削减42.23%、43.48%,达到国家考核新标准实施以来的最好水平。


        17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标,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优于III类断面增加至3个,水环境综合指数较2015年改善了29%,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削减25.03%、22.96%,水质改善情况位列全省第一,取得历史性突破……


        随着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的公布,沈阳市“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最好水平”“历史性突破”“全省首位”……因为拥有这些“含金量”极高的关键词,沈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备受关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沈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强化制度创新,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碧水清波”随处可见。


        “今年前5个月,北沙河水质均值已能够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国考断面河洪桥、省考断面东羊角水质均达标。”沈阳市苏家屯生态环境分局局长侯云腾兴奋地对记者说,“可以说,北沙河治理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北沙河是辽河流域的重要河流,也是我省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重点治理的河流之一。北沙河的改变,是沈阳市有力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整体水平的一个缩影。


        沈阳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村环保“五大工程”,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硬仗。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全力突破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瓶颈,切实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探索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强化重点行业、排污时空、分布特征精准化治理,加强大气污染成因解析,推进温室气体协同减排。


        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绿色正成为沈阳的鲜明底色。而生态环境治理须久久为功,沈阳市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企业责任、全民行动等体系,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以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站在新征程起点,我们将在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坚持标本兼治,打基础利长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治理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裴希岩说。




中原找房APP  点击链接下载







免责申明:

此信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中原找房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文章中图片源自原作者配图,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相关阅读:

高峰期超级堵的长白岛 来了点好消息!

浑南这个“孤岛” 被房价过万的楼盘包围是什么感觉!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