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中介人员侵吞尾款 公司方却脱不了关系

2018-08-03 08:53 来源:看看新闻网

  当遇到各种房屋问题时,比如出租、交易,大家通常都会找中介公司来处理各项事务,省事省心。但有些中介公司的员工因为一念之差,贪了蝇头小利,不仅损害了客户和公司的利益,还把自己送进了班房。

离职中介人员侵吞尾款 公司方却脱不了关系

离职中介人员侵吞尾款 公司方却脱不了关系
 

  前阵子,市民梁某为了置换房屋,找到一家中介公司,在工作人员蔡某某的帮助下,卖掉了自己的一处房产,并通过其协助,购买了王某和韩某名下的另一套房产。就在整个交易过程尚未完成时,蔡某某突然离职。 而此时,卖家王某和韩某交到他的12万元尾款,没有打进公司的账户。

  蔡某某只是在中介公司就职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离职之后没有及时告知客户。

  客户基于仍然认为他是中介公司的中介人员的信任,将自己房屋交易的尾款通过个人账户直接交付给蔡某某。所以最终蔡某某将客户的12万元的房屋交易尾款,挪作己用,没有上交给公司。

  检方认为:蔡某某是在履行公司赋予的指责中失职,最终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272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挪用资金罪,判决其3个月的拘役。同时,法院还认为,涉事的中介公司也脱不了干系,应承担相应责任。

  虽然蔡某某已经离职,但根据行业的惯例和公司的规定,在离职人员离职以后,也应当对之前的交易继续进行跟进和服务。

  在离职以后,蔡某某也仍然是按照公司的规定继续跟进交易。并且是以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和客户进行居间服务。检方认为在整个过程中蔡某某在本质上还是履行了单位赋予的职务。

  无独有偶,近日还有一名中介人员虚构房源,骗取了客户2万元的租房定金。7月初,徐小姐到某房产中介寻找出租房源,并与中介人员王某互加微信。

  王某随后发来一套房屋信息,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三成。于是,徐小姐分三次转给王某22000元作为定金,王某却一直不肯签约。

 

  民警将王某带至派出所调查,王某承认,自己先告诉徐小姐搞错了房源信息,又称有人已经下了定金。民警表示,王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 目前,王某已被检察机关批捕,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中介公司拉客户不容易,为了赚钱大家都不简单。但为了房源和客户打起来的房产中介,小编觉得这架打得不值得。

  上个月9日中午,几名身穿白衬衫、西装的中介工作人员,在沪上一小区门口发生肢体冲突。混战开始后,双方均不断有人员加入,引来不少路人驻足围观,但由于场面过于混乱,无人敢上前劝阻。

  画面记录,在争执过程中,一白衣男子疑似被推搡后倒地,头部重重地砸在地上,白衣男子随后被旁边的几名蓝衣男子扶起,但走路一瘸一拐。 据记者事后了解,打斗双方最初是因为房源和客户问题大打出手,随后两方纠集来了同事,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些个别业务员的不良行为造成了房屋中介行业乱象。其实,大多数员工还是操作规范、尽职尽责的。但是,对于客户来说,防范之心不可无。

  在选择一家中介机构时,大家要仔细分辨这是不是一家合法合规的中介机构。机构应该在醒目的位置公示营业执照、备案文件、收费标准等文件。如果没看到这些内容,就有理由怀疑该中介的规范程度了。

  在签文件的时候,客户一定要看清楚合同的内容,如有疑惑的地方,要及时向对方询问。有的客户贪方便,文件都不仔细看就直接签了,最后吃亏也很难挽回了。 不要相信中介的口头承诺,一定要索要发票。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一定要保留一切证据,便于投诉或起诉至法院。

  有的中介会在网上以低价发布假房源,吸引客户。当打电话过去咨询中介时,中介会以房源已租售等原因拒绝看房,继而推荐价格更高的房源。因此,最好直接联系中介到实地看房,以防上当受骗。

  为了避免租房陷阱,如果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客户可以选择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房屋中介,降低受骗风险。一定要对房屋和房主的信息进行仔细确认核查。若遇到紧急状况,及时报警。

  住房不是小事,为了自身和资金安全,大家在办理手续过程中药仔细确认,鉴别中介的合法合规性。切不可因为一时方便而忽略了重要的信息,以防上当受骗。






       相关链接:

        短时间大量企业涌入住房租赁市场 租赁泡沫将来临

        一二线城市长租公寓规模将超3000亿 租金收益率仅2%

        新华社调研:有些和一线城市房价对比 有松口气心态

        湖南对楼市实行区域联控 防调控“溢出效应”冲击





 

本站所载各种成交信息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公司不对成交数据的准确性做出承诺,也不对任何错误负任何法律责任。所有合同均以最终签约为准。

Copyright © 2017 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号: 沪ICP备100139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