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400-819-7123
2021-10-18 来源: 龙江楼市
现在的楼市越来越有意思了。
本着“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定位目标,因城施策已经展开。
这几天,哈尔滨的救市“十六条”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细究之下,却还有不少说道。
--01--
这次救市,是一次对于购房者和开发商的双减政策。
对于购房者,是补贴全覆盖;对于房企,条件几乎宽松到了县级水平。
哈尔滨成为了今年以来首个对楼市调控适度松绑的城市。
但“积极救市”之下,仍旧有五大点需要额外关注。
① 降低预售门槛
过去,哈尔滨的楼盘拿预售证的条件是:
三环内,高层封顶;三环至四环,高层达到总层数的1/2;四环外,高层达到总层数的1/4。
现在,只要信用等级是蓝绿牌的房企,高层达到一层工程主体施工形象、多层达到二层工程主体施工形象的,即可按栋申请。
简言之,开发出一栋楼,开发商的证就到手了。
预售条件的宽松程度,几乎可以理解为“正负零”即可取得预售。
“正负零”指的是主体工程的一个基准面,在主体工程基准面下工程完成,该进行主体地上工程施工的时候,也就是主体工程达到“正负零”。
问题是,销许门槛降低,供应量势必增加,其与哈尔滨市场去库存正矛盾。
来看看2010年到2020年哈尔滨商品房供求量价情况。
△数据来源:易居2020年哈尔滨房地产市场年度报告
这样的供求比,让哈尔滨不少新房楼盘都在进行打折促销。
基于库存压力,很多新房也在跟进降价,甚至有的房价直接对半砍。
2021年1-8月,哈尔滨商品住宅库存为727.3万平米,去库存周期为13.8个月。
△数据来源: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官网数据统计
供应量远远大于需求量,这就是哈尔滨楼市最真实的现状。
曾经预售证申领制度,是期房安全性的底线保证。
想收钱,起码盖一半。
现在,销许门槛降低了,供应量进一步放大,市场也将面临供求失衡加重的危机。
--02--
② 加快返还预售资金
正常情况下,主管部门要根据楼盘施工节点,分批次给房企返还预售资金。
而此次,预售资金的返还速度,被提前了。
根据企业信用和项目建设进展实际,监管资金入账金额在扣除5%留存监管资金后仍有余额的,在返还各阶段监管资金的基础上,每阶段提高原来应返额度的20%。
目的很简单,想减轻房企的流动资金压力。
毕竟传统的金九销售旺季已经变成了铜九,房企业绩严重下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截至9月27日,2021年房企累计违约债券只数达到39只,较2020年增长25只,累计金额达到467.5亿元,较2020年增长159%。
各大房企为了加速回款,顶着限跌令也要花式降价,却仍旧挽不回颓势,扛不住的房企越来越多了。
可问题是,企业减压了,监管却宽松了。
监管资金的返还速度,已经超过了房企的施工进度。
简单来说,就是施工进度还没完成,资金先收进了腰包。
期房风险被无限放大,烂尾风险也在提高,监管力度也应提上一个新的高度。
--03--
③ 鼓励房企促销
各区、县(市)政府要切实履行房地产市场属地主体责任,积极引导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促销活动。
市场下行,怎么促销?只能降价。
降价促销的“房产革命”恐怕还得持续。
为什么这么说?
哈尔滨的一纸“限跌令”就说明了问题。
去年的十四条鼓励房企降价促销,今年松北祭出一纸“限跌令”,而“十六条”却鼓励降价促销,政策相悖。
政府很清醒的看到的一点——大涨是不好的,大跌同样是很坏的。
降来降去,还得政府出台限跌政策来保护市场。
降价促销的意义,并不积极。
短期内可以促进刚需型客户下单,但长期来说,影响不可估量。
楼市终究要以稳为贵,未来,还要更期待长远性的政策。
--04--
④ 土地出让金,可分期半年
新出让的土地项目(以发布土地出让公告时间为准),缴纳土地出让起始价的20%作为竞买保证金,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缴纳土地成交价款的50%,六个月内缴齐剩余土地成交价款,并按照规定缴纳相应利息。
这条政策,旨在鼓励开放商拿地。
9月份全国土地溢价率降至3.9%,创下历史新低;重点城市的二次土拍流拍率,已飙升至27%。
哈尔滨的土地情况,也不理想。
哈尔滨9月的土拍市场共入市10宗地,仅有4宗成功出让。
总成交面积26.8454万㎡,总成交金额7.1057亿元。
流拍的6宗地,分别位于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和香坊区,总面积40.47万平方米,总起拍价33.73亿元。
难道就因为土地市场如此冷清,就要鼓励开放商盲目拿地吗?
哈尔滨的土地市场目前正面临两种极端:
第一,供应太大
供地多集中于松北区,地块多以产业用地为主。
但大量效益地块——商品房的开发,已经造成供大于求的现状,产业能带动的效力微乎其微。
第二,地价太高
土地价格持续攀升,房企参拍难度随之增加;
且土地高溢价形成连锁反应令高总价项目入市,房企的销售已经进入困境。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成交15宗经营性用地,总建筑面积197.5万平方米,同比2020年下降62%,同比2019年下降15%;2021年上半年成交土地楼面价为4024元/平方米,同比2020年上涨49%,同比2019年上涨27%。
土地市场的释放,最终导致的只会是商品房市场库存更加严重。
按照最新发布的《黑龙江省“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规定:
对商品住房去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停止新增住宅用地供应;36-18个月的,适当减少供地;18-12个月的,稳定供地;12-6个月的,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显著增加并加快住宅供地。
这才是科学的供地模式。
--05--
⑤ “补贴”刺激性有限,但重在良性竞争
全日制博士生10万元、全日制硕士生5万元、全日制本科生3万元、大中专生(含技工院校)2万元、工作或上学的外来人口1万元......
购房补贴,代表着有关部门亲自下场托市。
这项2015到2016年间广为流传的去库存杀手锏,到了如今,被再次应用。
不同的是,这次的购房补贴被戴上了“抢人”的帽子。
不是所有人都有补贴,而是人才购房才有补贴。
没办法,“人才争夺战”总是具有天然的正义性,“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也不会被僭越。
其实早在哈尔滨救市之前,长春、沈阳分别在7月份和9月份发布了购房补贴政策,开启了救市模式。
△长春新政补贴
沈阳的《高校毕业生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首次购房补贴实施细则(新修订)》:
博士毕业生补贴由6万元提高到7万元,硕士毕业生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本科毕业生和技师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
对比之下,哈尔滨的补贴还算不错。
真就是“半个面包别嫌少,总比没有面包好”。
但最重要的是,市场的良性竞争终于回归了,打破户籍藩篱是第一步。
落户门槛降低,人才流入,才能成为楼市的支撑点。
--06--
此次救市,轰动是必然的。
然而哈尔滨目前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再难以回到过去高速增长时期,留下的都是传统落后产业;
二是因为没有产业支撑,人口流出的趋势难以逆转。
10年前,哈尔滨六普数据人口达到1064万;
10年过去了,人口不增反倒减少64万。
人走了,房子还在猛修。
哈尔滨的去库存能不告急吗?
这次16条救市的核心,说到底还是“拉人口”。
然而经济和人口是楼市的两大基石,基石晃动,不是依靠给予补贴就能够刺激回来的。
哈尔滨的救市,显然没有号准脉络。
在这场博弈中——高层要的是长线战略,地方看到的是短线收益。
针对哈尔滨的楼市情况,黑龙江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的建议显然更值得参考。
① 调整供地节奏,土地出让实行分区调节
对于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大于24个月(或18个月)的区域,应立即停止供地,相反则增加土地供应,平衡市场需求,提高商品房交易量;
同时将全年土地供应计划及时公示,调整现有地价评估办法,门槛适度降低,让更多开发企业参与竞拍,回归良性竞争秩序。
② 提高商品房预售价格备案严肃性,真正实行“一房一价”监管
对严重背离区域市场平均成交的项目,停止预售许可审批;
对已获取预售许可证项目,要进行实时的价格监控:
控制销售备案价格波动在±10%以内,从而实现稳房价、减弱消除系统性恐慌、提升购房者及市场信心的作用。
③ 优化不动产证办理流程,进户即拿证
哈尔滨目前的不动产权证要再房屋交付1-2年后才能获取,时间跨度过长,会降低二手房市场的活跃性。
建议哈尔滨市、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前介入办理并优化办事流程,让购房者进户即拿证。
④ 调整“抢人”优惠政策,吸引吸纳人口落户安家
哈尔滨主城四区落户门槛依旧很高,要连续居住5年才能落户。
相对南方城市的“零门槛落户”,哈尔滨的补贴政策并不具备吸引力。
目前,哈尔滨亟待出台更优惠政策留住人才。
--07--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永远是最终指向。
国家已经开始尽量去杠杆,为排雷做准备了。
正如央行提出的两个维护: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哈尔滨的政策,无非也是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但目前雷声不断,还变相给房企加杠杆是否合适呢?
很危险。
对于政策取舍,一句话:不要赌未来,谨慎谨慎再谨慎。
免责申明:
此信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中原找房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持相应版权证明与本网站联系,文章中图片源自原作者配图及网络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2022-09-23
2022-09-19
2022-09-19
2022-09-13
2022-09-08
2022-09-08
2022-08-29
2022-08-23
2022-08-23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