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热线:400-819-8852

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 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2021-07-12 21:45      来源:  海西房产网


7月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通知,正式实施《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

  “通知”指出,《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要求福州、莆田、南平、宁德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认真组织实施。

  “通知”明确,福州、莆田、南平、宁德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是福州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加快构建都市圈协商合作、规划协调、政策协同、社会参与等促进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共同编制专项规划,科学制定年度计划,谋划推进合作事项,凝心聚力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规划》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

  “通知”要求,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单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在有关规划编制、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努力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作为都市圈范围内各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行动纲领、制定实施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福州都市圈范围示意图


      根据《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福州都市圈由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福州、莆田两市全域,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和建阳区、建瓯市部分地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陆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总人口约1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5万亿元,分别占福建省的21.5%、33.5%和34.5%。

 建设福州都市圈,有利于提升福州省会城市影响力,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促进福州与周边城市(镇)协调联动发展,推动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山海联合、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共同腾飞”的基础上,打造全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新时代城市—区域协作的“福建方案”;有利于深化和引领两岸融合发展,为促进祖国统一发挥更大作用。


福州都市圈范围功能网络图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5年,都市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显著提升,同城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高水平互联互通格局成形,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格局,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阻碍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福州都市圈范围空间结构图

       福州都市圈将构建“一核三中心,两带三湾区”的空间结构,推动山海之间融合互动发展,创新沿海都市圈发展新范式。

福州都市圈跨界空间协调图

       一核三中心。以福州主城区—滨海新城、福清、平潭作为都市圈主中心,莆田、宁德、南平三市中心城区作为都市圈次级中心。充分发挥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推动都市圈政策优势共享,增强政策溢出效应,加快建设都市圈综合创新、国际门户、高新技术产业、开放服务四大功能中心,推动综合服务、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文化旅游五类重点功能在区域尺度统筹布局。壮大莆田中心城区、宁德中心城区、南平中心城区三个都市圈次级中心,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优化城市防灾减灾空间,提高人口产业聚集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福州都市圈产业与创新空间格局图


       两带三湾区。进一步强化滨海滨江T型区域发展走廊,以环三都澳湾区、闽江口湾区、湄洲湾湾区三大湾区为主要载体,加快人口和资源要素聚集。构筑滨海环湾经济发展带,发挥沿海环湾优势,推动沿海港口、临港工业区、城镇的融合协作。构筑闽江综合服务发展带,沿江向海段重点布局综合服务、区域商贸、总部经济、高端科技研发等职能,向山段积极开拓绿色发展空间,培育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绿色产业。以三大湾区作为未来都市圈主要增长地区,聚焦差异化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科学推进建设港口引领的环三都澳临港经济湾区、城区引领的闽江口综合服务湾区、产业引领的湄洲湾先进制造业湾区。大力推动建设用地使用方式节约集约,加强建设用地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福州都市圈规划明确打造“一主一副”双动力源,持续提升省会城市发展能级,坚定“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发展思路,形成以福州中心城区为主动力源、滨海新城为副动力源的双源驱动模式。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打造创新创业创造之都、人才宜居宜业之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要支点城市,为福州未来的整体升级发展奠定空间基础,双源驱动做强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优化提升福州中心城区。增强福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强化省会政治、文化、金融等功能。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科学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合理统筹人口分布,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提供支撑。整合福州高校与科研教育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高质量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拓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

  高质量建设滨海新城。对标雄安新区、浦东新区等标杆,推动滨海新城从启动区开发向核心区建设迈进。推进滨海新城产业升级,扩大空港、海港等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推进功能组团建设。依托CBD,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休闲、会展旅游,积极探索两岸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新模式,建设CBD及文化休闲组团。依托高校、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东南大数据中心、科研平台等资源优势,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建设大数据产业创新组团。依托松下港和国际邮轮港,设置区域物流基地,提升保税物流仓储功能,建设海港组团。打造商务中心、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中心,促进先进制造业聚集,建设火车东站及高端制造业组团。依托空港,积极推进空港改扩建,加强城际铁路与空港的一体化设计,提升空港枢纽地位,打造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聚集发展临空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空港组团。优先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疏解老城人口,向滨海新城集聚。

  推进福州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城联动发展。推动福州城市空间框架向东拓展,改变原有环状放射式路网结构,加强中心城区至滨海新城轴向交通联系,促进老城新区协同发展、无缝衔接。推动中心城区、滨海新城合理分工,提升滨海新城枢纽经济、数字经济、临空经济等产业功能。


福州都市圈生态安全格局图


       加强产业联动发展,推动产学研、旅游等多方面的产业合作。强化环境整治,完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建设多条连通山、城、江、海的城市绿道。

  福州都市圈规划还将推动重点跨界地区协同发展,聚焦跨市级行政单元的发展需求,落实共同发展愿景,协调差异化发展诉求,加强政策联动、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推进滨海新城—环福清湾地区—平潭、涵江—福清环兴化湾地区、宁德—罗源环三都澳湾地区的协同发展。

  此外,福州都市圈规划,还就提升福州枢纽能级,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做了详细介绍。

福州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这其中就包括,提升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为核心的航空枢纽体系服务能级,推进空铁、空公多式联乘联运。提升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服务能级,推进福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形成以福州长乐机场为主,莆田机场、宁德机场等为辅的福州都市圈航空枢纽系统,同时在各城市相应配套城市候机楼,加强区域空航联动。强化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多式联乘联运。加快推进都市圈内城际(F1/F2/F3)以及机场第二高速等空港集疏运体系建设,强化客货多式联乘联运,扩大机场辐射腹地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