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需求由入住标准决定

2017-11-15 15:38 来源:东北中原之声

香港特首林郑在接受传媒访问时宣称:80万个出租单位已经足够基层家庭所需,日后倾向兴建更多的绿置居,以满足市民在置业方面的要求。这种说法近日备受抨击,有人质疑政府卸责,想为公屋封顶。有人指政府无视尚有28万宗轮候申请,打算只再多建4万个公屋就算数。

为此,林郑只好再作澄清:她否认80万是建公屋的上限,政府未来兴建的公屋,相比长策会提出的,只会有增无减,政府不会「走数」。她说,她接受访问时,旨在解释房屋政策的理念,没想到有些数字会被简单化,引起社会焦虑。她特地为此表示歉意。  

我倾向相信林郑提议80万这个数字不是全无根据的,只是见到反对的声音这样强烈,预期一时间有理也说不清,不如等条件成熟时再说,眼前还是先平息「民愤」为上策。 

我认为,社会对公屋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申请者的资格如何设限。此外,公屋的大小与质素,亦会影响申请者的意欲。譬如:若要求单身人士要过了30岁才可以申请,就可以减少有些人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去申请公屋,分薄了真正有需要的人的机会。

此外,现时在公屋的质素与面积,不见得比私人住宅差太远,密度不高,设施齐备,难怪有人叫老板暂不要加他工资,以保留申请公屋的资格。  

最要命的是房委会里充斥着想扮「为民请命」的政客,不断的要求房委会提高入住公屋的入息上限,以争取新符合资格者的选票。以致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房委会仍放宽限制,让更多的处境尚过得去的人,与处境更为困难的人一起争夺资源。

本来,如果有间战地医院,设备不足,人手不够,药物欠缺,那就不应随便为那些皮外伤者清理及包扎伤口,应该集中力量抢救那些受了重伤,生命也受到威胁的人。如果不分轻重,只按入院先后排次序,就并非符合人道的做法,但香港的房委会,早前就在轮候申请高达28万的情况下,仍进一步放宽申请者的入息上限。这样的「仁政」,其实分薄了真正有需要的人的入住公屋的机会。

究竟香港的房屋资源该如何分配呢?我认为可分三个层次。收入低的基层由政府提供廉租公屋;收入足以负担建筑费与发展商合理利润的,由政府提供廉价土地建廉价首置上车盘;有条件与全球投资者竞争的,去利伯维尔场买私人楼宇好了。

香港人的人均生产值不低,大部分人都应该负担得起建筑费与地产商的合理利润。如果政府肯收少一点地价,非核心地区的楼价应很多人都可以买得起。

现时房委会建公屋,成本才二千多三千元一呎,再加上发展商的利润,4000元一呎已足够。那一个500呎的单位就只售200万。如果首期三成,分25年供,以年息2.15%计,月供才6037元。假设一个家庭只用35%来供楼,那月入17,248元的家庭已可以买楼,远低过现时申请公屋的三人家庭入息上限22,390元。若把公屋的三人家庭入息上限也降至17,248元,那公屋真的可能只建80万个就够。前提是政府要提供只售200万元的绿置居或首置上车盘作补充。




相关阅读:
从社会角度 看输入外劳
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会减慢

本站所载各种成交信息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公司不对成交数据的准确性做出承诺,也不对任何错误负任何法律责任。所有合同均以最终签约为准。

Copyright © 2017 中原地产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号: 沪ICP备100139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