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热线:4006622730转8888

东莞人才总量突破146万人 人才公寓解决人才安居问题

2017-11-30 09:17      来源:  南方日报

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正在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高地”。

正是金秋收获时,在最新出炉的各类城市竞争力、城市生态及宜居指数等相关数据排行榜中,东莞再次跻身榜单前列,且在全球城市竞争力200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等重要榜单中名次大幅度跃升,呈现出经济向好、创新聚集、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强劲发展势头。

经济结构的调整,本质上也是人才结构的调整。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升的背后,不断聚集的人才资源格外引人注目,成为东莞谋划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资源。据东莞市人才办最新统计,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46万人,八成年龄在40岁以下,超过90%接受过高等教育,人才工作呈现出人才加速聚集、数量持续增加、素质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直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的东莞,正在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过程,迎来人才、产业、科技创新齐头并进、共同出彩的多赢格局。

实施“人才东莞”

吸引各类人才加速聚集

日前,东莞引进第七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拟入选人员名单。本次共有15人作为东莞第七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包括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美国IEEE协会会员、德国马普基金获得者等,不仅人才实力与项目质量强,引进数量也实现历届最多。

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加速引进,是近年来东莞吸引各类人才的缩影。东莞市人才办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东莞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约8.5万人,与2014年相比年均增长21.97%,其中双聘院士8名,“千人计划”入选者36名。此外,还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7.6万人,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超过40%;技能人才20.4万人,高技能人才4.6万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莞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优势弱化、资源供给矛盾突出等问题,作为支撑发展的战略资源,人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东莞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迫切需要人才素质、结构同步调整。

因此,在实践中,东莞注重把抓人才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考虑。2011年,东莞将“人才东莞”战略写入市党代会报告。从2012年起,每年投入10亿元,打造“人才型城市”。2016年,市党代会提出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靶向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打造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的人才环境。

为吸引人才,东莞出台积分制入户、条件准入入户、企业自评入户等政策,吸引超过14万人才落户;为突破人才流动瓶颈,符合条件的人才可免公开招聘直接入编;打破落户方可享受资助的限制;成立全国首家地市级人才研究机构——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建成全省首个地市人才信息大数据库;将评价权下放给企业,共有800多名人才通过企业自评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方面,东莞从2009年就开始实施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共引进省市创新科研团队58个,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6名,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多年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名。

实现多赢格局

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动力

各类人才的加入,为东莞的产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鲶鱼效应”。如在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运动控制与先进装备技术国际研究团队”的带动下,孵化出李群自动化、固高科技等机器人企业标杆,直接集聚40多家相关企业,推动了机器人产业在东莞发展壮大。

笔者注意到,东莞的人才工作,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重点产业和领域,充分体现了“以用为本”的原则和产业化导向。据统计,东莞的高端人才71%集中在企业,这些人才带来一大批优质项目和高端技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

东莞市人才办通过对30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进行摸底调查,实现产业化的项目10个,进入市场化阶段14个,为用人单位创造销售收入约25亿元,缴纳税额约9300多万元。

此外,通过政府减少直接干预,充分松绑放权,为人才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实现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优势。2016年,东莞R&D投入达164.8亿元,占GDP比重2.41%;今年1月—8月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54211件和26046件,均居全省第三,为东莞实施创新驱动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助力东莞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4.7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优的良好态势。生产总值增速为近四年来同期最快。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24.48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在珠三角九市排并列第1位。

分类精准施策

打造政策优势吸引人才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落户东莞?

东莞市人才办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东莞从政策、平台、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大力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创新驱动提供坚强支撑。

探索建立分类精准施策、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等40多项人才政策,形成了“1+N”的政策框架,不少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如,对来莞创业的“千人计划”专家,按照中央资助资金的1∶2进行配套,企业引才最高奖励50万元;创业领军人才最高享受500万元资助加奖励;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资助加奖励最高达2000万元。

围绕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从创新人才、产业人才和重点企业骨干人才等方面推进人才供给结构性改革。出台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行动计划,对引进培育创新人才提出7大措施,对引进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战略科学家,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新引进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给予20万元和6万元的安家补贴。大力培育制造业产业人才,出台技能人才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围绕重点产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其中,投入18亿元建设职教城,拥有15000多名全日制在校生,每年提供5万人次的职业技能社会培训鉴定,“市场化导向,国际化标准,企业化教学”的职业技术教育“东莞模式”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对214家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设立专项资金引进优质人才,对骨干人才的补贴和资助翻倍,切实保障人才子女入学。

同时,东莞还根据人才的需求、政策的落地情况及形势变化,定期对政策进行梳理和完善,重新修订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柔性引进海外专家、名师名医名家特殊津贴、人才入户管理等政策。在市的带动下,各镇街也积极行动,出台200多项人才政策,构建了市镇联动的政策体系。如长安镇向人才发放近1000张“优才卡”,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教育、医疗、住房、投资创业等10个方面的扶持。

大力整合资源

构建多元化的平台承接人才

针对企业众多,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对匮乏的现状,东莞大力整合资源,集中建设多元化人才平台,实现集聚人才的乘数效应。

风景优美的松山湖,是东莞着力打造的集聚人才的“龙头”。去年以来,东莞创建松山湖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努力建设成为人才高度密集、产业高速发展、体制机制高效灵活、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试验区。园区人才总量约7万人,其中博硕士以上学历人才6000多人,专业技术人才5100多人,技能人才4000多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

近年来,各类大型项目落地,成为东莞聚集人才的优质平台。东莞引进世界级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今年8月首次打靶成功,正式投入试运行,吸引了陈和生院士、王贻芳院士在内的400多名高层次人才长期在莞工作。

在此基础上,东莞还将建设45.7平方公里的东莞中子科学城,吸引各类人才16万—18万人。投入30多亿元,建设34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各类人才近3000人,其中研发人才占75%,博士、研究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近900名。与广东省教育厅合作,每年投入5亿元,将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近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79名,其中两院院士6名,组建学科科研团队12个。推进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合作院校达到16所,招收300多名研究生,争取3年内超过1000名研究生在莞培养(实践)。

企业是人才施展才华的重要平台,东莞大力扶持和培育20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500多家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如,东阳光药业研究院集聚超过1400名研发人员,其中硕士以上人才占比65%以上,40多名外籍和海归专家,成为中国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药物研发机构之一。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推动以市场化手段大力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全市共有企业孵化器69家,其中国家级11家,在孵企业近2000家,省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29家;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15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广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足迹遍及欧洲、北美、俄罗斯、港澳台等地,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此外,东莞还大力举办各类活动招引人才。连续几年高规格举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定期举办中央“千人计划”专家东莞行、“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院士专家东莞行、名企名校行等活动,促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项目落地。

突出高效便捷

开展精准化的服务留住人才

东莞地处广深之间,想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须在服务上做到精准高效。东莞在早期招商引资时形成了良好的服务意识,已成为城市特质,使东莞能够将服务理念贯穿到人才工作当中,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服务。

从2014年起,每年开展领导干部走访联系高层次人才活动,打通领导干部与人才沟通交流的“最后一公里”。今年469名市镇领导干部走访联系819名高层次人才,共为人才解决近800个问题。同时,市党代会、市人大、市政协会议等重大会议,均邀请高层次人才列席,近年共有近200人次参会。

与此同时,重点突破人才普遍关注的“焦点”“痛点”。着力解决人才安居问题,出台人才购房租房补贴政策,人才最高可享受250万元购房补贴;新建一批人才安居房,如松山湖今年新建成3300多套人才房;镇街、园区也纷纷出台人才住房补助政策。2017年为人才子女提供学位近8万个,明年将增加9万个民办补贴学位。在全国率先实现外来人员全部同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与户籍人口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四保统一”。

此外,东莞还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在全国率先推出“住所信息申报+负面清单”、新业态企业集群注册、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等改革措施,构建“陆、水、网”三位一体的“三互”大通关模式,推进“多证联办”和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改革,实现办证、取证“零跑动”。东莞的市场主体数量已超过95万户,市场主体总量和新增量、企业总量和新增量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携前沿技术项目落户。

■数读

东莞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46万,八成年龄在40岁以下,超过90%接受过高等教育

●各类高层次人才约8.5万,与2014年相比年均增长21.97%,其中双聘院士8名,“千人计划”入选者36名;省市创新科研团队58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6名,特色人才221名

●专业技术人才17.6万,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超过40%;技能人才20.4万,高技能人才4.6万

●制造业人才58.2万,占全市总量近四成,教育人才7.2万,医疗卫生人才5.7万,金融人才3.3万,文化、体育和法治人才2.7万

●东莞出台积分制入户、条件准入入户、企业自评入户等政策,吸引超过14万人才落户

●投入30多亿元,建设34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各类人才近3000人,其中研发人才占75%,博士、研究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近900名

●与广东省教育厅合作,每年投入5亿元,将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近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79名,其中两院院士6名,组建学科科研团队12个

●推进名校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合作院校达到16所,招收300多名研究生,争取3年内超过1000名研究生在莞培养(实践)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