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热线:4006622730转8888

未来5年东莞将投319亿治水

2017-06-21 09:15      来源:  奥一网 [微博]

 

未来5年东莞将投319亿治水

 

通过水生态修复工程,厚街凤山公园内河涌水质已经从治理前超过V类水近10倍的情况,转变为现在的V类标准。南都记者 陈奕启 摄

当前,东莞存在水源单一,供水安全存在一定隐患;水体黑臭现象普遍,污水管网配套推进迟缓;城市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城市防洪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为了破解难题,东莞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日前发布。东莞在未来5年时间,将投入高达319 .21亿元,力保十三五期间,东莞水环境质量得到确实改善。

面临难题

水源单一

供水安全存在隐患

东莞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详细深入地剖析了目前水环境面临的困难。据规划透露,处于东江边的东莞,貌似水资源丰富,实则水源安全缺少保障。东莞市供水水源单一,九成用水来自东江。东江来水经常出现连丰连枯的现象,年内70%~80%以上的径流量集中在汛期,而东莞市位于东江下游出海口区,地势平坦,无条件兴建大型蓄水工程,致使枯季供水安全常常受到威胁,供水保证率偏低。

另一方面东江水质季节性污染严重,中部沿海片、水乡经济区受咸潮影响大。此外,饮用水功能的水库水质不容乐观,松木山、同沙、马尾、五点梅、芦花坑等联网水库均为劣Ⅴ类水。除市第六水厂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外,全市其余水厂制水工艺均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泄洪排涝期间,部分水厂在应对东江水质变化上存在隐患。部分供水设施老化严重。供水管网服务时间长、管材质量不过关,带来水质污染问题。

在二次供水环节,存在管理责任主体不清、管理混乱和部分二次供水设施老化严重等问题,全市57%二次供水水池(箱)已使用5至15年,20%超过15年,存在较大的水质安全隐患。村级水厂数量多、规模小且分布零散、供水管网相对独立。大部分村级水厂缺少必要的水质化验设备,工艺相对落后,设施老化严重而不及时更新改造。村级水厂由村委会自主管理,部分村委会将村级水厂当成一次性投入、长期性收益重要经济来源,管理水平低,供水水质难以保证。

水体黑臭

污水管网配套推进迟缓

自去年以来,东莞高度重视水污染的治理,从市里到各个镇街,治理水污染的力度空前。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东莞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欠账太多,治理任务非常艰巨。

规划中提到,目前东莞全市受监测的371km河流中,有246km河流全年综合水质类别为Ⅴ类或劣Ⅴ类,近70%的河流存在黑臭现象。9座主要水库水质介于Ⅴ类~劣Ⅴ类,消除黑臭水体任务艰巨。污水管网配套工程推进迟缓。截污主干管网工程仍剩约4km未修通,但因涉及征地拆迁等问题,完成扫尾工作困难重重。

尽管已制定《加快推进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2015~2017年)行动计划》,但因资金压力较大,镇街推动力度不足,加上管网错接漏接等问题仍普遍存在,造成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河道治理工程推进落地难。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前期和建设过程中,受规划报建、法定图则调整、基本农田占用、征地拆迁、管线迁移、交通疏解、环境影响、供电迁改等因素制约,部分河流治理项目进度停滞不前,河道水质改善进程受到影响。

排水不畅

洪涝灾害较为严重

尽管近年来东莞开展了大规模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但总体来看,防洪除涝工程建设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之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缺乏对降水就地消纳和利用,缺乏有效的控制与引导措施,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加剧了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城市排水管网标准较低。

随着东莞经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原蓄滞雨水的鱼塘、水面和农田逐步被厂房、民房等所取代,减少了径流的调节能力,导致地表径流增大,而排水设施没有跟上城市化步伐,标准普遍偏低,导致排水管网无法适应现状排水需求。

市区各街道水务基层部门大都未建立有效的城市排水设施管养机制,投入的人员和经费有限,对排水管网的检查维护和清淤工作没有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市区排水设施管养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此外,市区各街道的三防、水务、国土、气象、城管、环卫和交警等基层部门尚未建立完善的应急联动机制,在强降雨天气来临时,难以及时调集各部门资源迅速有效处置内涝积水事件。

破解之道

全市分三个片区治水

在详细深入地剖析了面对的困难后,东莞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东莞治理水务的目标和举措。具体而言,就是以“城乡共治、产业共治、水务共治、两手共治”四个共治为战略重点,以“两河(石马河和茅洲河)、两网(截污次支管网和水乡水网)、两库(松木山水库和同沙水库)”建设为重点,建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防灾减灾保障体系、水务科技信息保障体系、水务行业能力建设体系、现代水务改革与管理体系”等六大水务综合保障体系。

根据东莞市地形地貌和水系水资源特点,将全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其中东片区以石马河流域为主,逐步改善区域水环境状况,以确保东江干流水源地水质达标;中片区主要包括寒溪水流域以及沿海片,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系统,实现以丰补枯,增强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调控能力;西片区主要包括东江三角洲水乡经济区。增加调引江水能力,扩大水环境容量及影响范围,提高水乡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体和滨水生态环境。

通过实施“东治、中联、西合”战略,打造东部石马河片水污染防治功能区、中部沿海片水源保护功能区、西部水乡经济区景观生态功能区。规划介绍,希望通过5年的时间,让东莞的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让东莞在水安全、水保障、水生态环境、用水效益、水务管理等方面成为行业领先者。

资金投入和考核监督并重

为了能让十三五规划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规划中也详细规定了保障措施。首先就是资金保障。经测算,未来5年,东莞总计在水务方面投入的资金将达到319.21亿元。

针对十二五发现的问题,十三五规划中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予以应对。例如,理顺水务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建立有效的社会管理和实施机制,强化“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逐级落实各项水务建设管理任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实施计划,确保工程顺利建设,同时加强考核和监督。

在规划中,要深化前期工作,强化可行性分析、征求公众意见。根据规划对重大建设项目设定标准和原则,并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动态管理,加强工作进程的督促检查。认真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进度报表制度。在实施项目建设时,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

积极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务建设和管理,努力营造水务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对在加快水务改革和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奖励。

东莞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要点

以“城乡共治、产业共治、水务共治、两手共治”四个共治为战略重点,以“ 两 河(石 马 河 和 茅 洲河)、两网(截污次支管网和水乡水网)、两库(松木山水库和同沙水库)”建设为重点,建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防灾减灾保障体系、水务科技信息保障体系、水务行业能力建设体系、现代水务改革与管理体系”等六大水务综合保障体系。让东莞的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

本版采写:

南都记者 张鹏

 

 

Title